谈把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技击训练揉为一体的运动——梅花拳
作者:燕子杰 文章来源: 点击数:6486 更新时间:2008-8-58:41:53
谈把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技击训练揉为一体的运动——梅花拳
论传统文化的瑰宝——文武合一
山东大学教授 燕子杰
前言: 传统文化中许多宝藏,由于世人只看表面现象,不去深究它的实质和内涵而被埋没了,梅花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,历代帝王们害怕百姓造反,向来都是主张文武分离的。文武分离就是读书人不屑于练武,而练武者又不爱读书。所以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到了近代,不论朝野真正文武全才的人都是极为罕见的。就是到了现代,仍有不少人把武功锻炼看成只是拳打脚踢,认为其作用也无非是“比武”、“打擂”、“夺金牌”、“争第一”。也有人想到武功锻炼可以增强体质、延年益寿,但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运动项目或营养品、保健品多着呢!何必吃苦受累地去练武术呢?何况更有社会上极少数坏人,要凭借武功的技击威力去欺压别人,这越发损害了武功的声誉。
由于流行的世俗观点,许多人一看到谈论拳术文章或书籍,就自然地产生一种不屑一顾的心态。我祈望诸位读者能耐心地看完这篇文章,今天我不是谈论一个小小拳派的拳法、拳理或什么技击制敌、强身健体的秘诀,而是阐述什么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?大家可曾想到,锻炼武功就可以使现代人读懂传统文化的经书?实际上练武本身就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学习方式,更何况梅花拳自古以来就被老百姓誉为“无字真经”、“训练大将之才的学问”呢。
以下本文所讲的,都是梅花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道德,融会贯通于拳法的训练之中,这可是我们祖先训练大将之才的教育方法。如果我们教育界的朋友们,能够理解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时,将会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问题上引起一场革命的!
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?是佛、道、儒三家学说的精义、《周易》的神奇变化、《孙子兵法》的谋略,这一切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祖先们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。梅花拳的武功锻炼,是开启这一智慧宝库的钥匙。中国现代的年青人,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。如果他们通过武功锻炼,不但身体健康又能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质和精神时,那么他们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不是更胜一筹吗?
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西方人是重视“物”的,重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钻研和工具的改进。而东方文化则是重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,因而梅花拳经书说:高深卓绝的武功只能“有道者得,无心者通”。
所谓有道,当然是指道德高尚的人了。以下文章中读者就可看到,梅花拳的道德教育是伴随着拳法训练贯彻始终的。在弟子的入门师训中就说:“度化人总教他礼义当先,七分文教三分拳脚,世世代代文武齐全。”可见把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教育,是放到何等重要的地位啊!另外,在民间供奉的梅花拳祖师对联的上联就是:“灵通济世本棋天经地义”,梅拳弟子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就从这里定位了。
所谓无心,是指没有私心杂念的人。梅花拳在锻炼时必须保持“无思无为”、“凝神忘形”的心态,现代大脑科学认为在这种心态下,正处于大脑“显意识”熄灭、“潜意识”活跃的状态。这时候也正是适于灵感思维激发、大脑灵性发挥的最佳时期,因此梅花拳武功训练具有明显的开发大脑灵性和智慧的作用。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道理西方人已经知道了,美国玛赫西大学正在采用印度瑜伽冥想的方法-超越冥想(TM)[#1]使大脑进入上述状态,以开发全脑运作功能。大家可曾知道?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以前就已经能够,使用一些更简易的武功动作来训练大脑的灵性和开发智慧,这就是梅花桩经常提到的“以武治心”的作用。
一、 不忘根本的道德观念 树有根,水有源。要饮水思源,知恩图报,不忘根本。为人子者应孝敬父母,为弟子者要尊师敬艺,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。梅花桩拳法怎样体现这种道德观念呢?梅花桩基本功架子,是武功入门者的必经之路。但练功者学会之后,却要终生练习不得半途丢弃。即便工作之后事务繁忙无暇顾及,也应当化整为零、绵绵若存地挤时间习练之。
梅花桩架子的结构和内容,都不同于一般拳法。它有桩步和行步之分,桩步为静,即“静之如山岳,有磐石之稳”。练时屏除杂念,静站3-5个呼吸。其姿势有五,为大(属“金”)、顺(属“水”)、拗(属“木”)、小(属“火”)、败(属“土”),它们按五行相生相尅之理互相转化。行步为动,即“一动似江河,则遄流不息”。练时视在拳场中横向、直向和斜向的不同运动,而有摆法、扎法、撤法三种方法。
架子的桩步五势,又名“正”、“顺”、“圆”、“满”、“够”。它们既是武功姿势动作的五个标准,也是为人处世的五项原则。这五个桩步姿势是基本功的基本,站好之后能伸筋拔骨、气血流畅,使整个武功运动“势峥嵘,气泓浓,团团聚聚在中宫,隐而不发节节灵”注意,梅花桩武功运动起来,都必须要“隐而不发节节灵”。隐藏的什么呢?隐藏的是出拳上步、踢腿打人的念头,也就是要隐藏、屏息掉一切“显意识”的活动。只有这样人的身体各部,才能轻快灵活也就是节节灵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梅花拳不是把人练的粗壮坚实、筋肉突出,而是使人练的柔韧灵活、灵巧自然。这和西方的所谓健美观点,完全是格格不入的。
基本功架子把“静”和“动”两种矛盾的体态揉为一体,不是以人为的意识强令执行,而是通过长期锻炼使人体逐渐适应而成自然。所以练功之人当由行步变桩步(由动入静)时,须学会“动中求静”。怎样求静?初始可用意念(显意识)求(强制)之,逐渐养成习惯而成自然,此即为“初而有意,终而无意”。反之,若由桩步变行步(由静变动)时,要懂得“忽然而动”。什么是“忽然”呢?此处不是世俗所理解的“猛一下子”,而是一个没有“初动意识”的自然或本能的动作。其具体练法拳理中都有,此处不再赘述。
如上所述,梅花桩架子把动与静揉为一体,直至浑然无迹。这种锻炼方法却对人体起到了一种奇妙的作用,什么作用呢?这就是古人所说的[#2]“动静互根”,所谓“互根”就是临近不同品种植物间的“串根”,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。就如《梅拳秘谱》所说,“动静互根”的作用能使人体产生“结胎还原”之妙。
梅花拳锻炼的目的,是使人体达到“浑元一气”的境界,这实际上也是返本还原的另一个形式。“浑元一气”是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提出的一个宇宙初始状态的模型,现在这个理论模型已经为研究宇宙形成的科学家们认可了[#3]。大家知道人自出生以后,其年龄越小就与自然越近。所以说人体的返本还原,也就是使人体恢复其原始的自然状态,开发大脑潜在的灵性,梅拳弟子们是在身体力行地体验着传统文化的这一精髓思想。
二、 梅花桩成拳的“喂拳”思想 梅花桩成拳都是二人对练的抓、拿、摔、打动作,那么它和一般武术中的徒手对打又有什么区别呢?读者应当注意,在梅花桩的成拳练习中,对练双方不是敌对的较量,而是相互“喂拳”的。什么叫“喂拳”呢?就是练拳的双方,像喂小孩似的互相配合、互相迁就。双方不是通过抓、拿、摔、打的动作争强好胜,而是彼此借助对方锻炼感觉(运动知觉和知觉运动)、锻炼身体各部的协调和反应。
大家知道《孙子兵法》是“因敌而取胜”的,绝不是自己设计出一套方案,凭主观意识去打击敌人的。梅花拳对敌战斗的思想,正如大势变化的口诀那样:“气炼丹田站当中,留神细看来人形,南来顺他向北往,东来顺他向西行,见劲使劲借他劲,不可争力逆进行。”如上所述,梅花拳对敌人袭来的拳脚,不是硬顶、硬抗地拦、截、架、打,而是采取“逆来顺受”、“舍己从人”的闪化即打。运用《孙子兵法》攻其不备,出敌不意。得门而入,入则登堂入室等。韩其昌老师常讲:“拳打眨眼之功,胜败在哼哈之间。”梅花拳技击是在猝然之间,闪电般的出手。而且一旦出手,则又手无空去,意无空回,如长江大河一样、连绵不断、没有止息。
梅花桩成拳中的“喂拳”,使对练双方互相帮助。在抓、拿、摔、打对方的同时,还要注意保护对方。梅花拳的出拳,不是一捶头打到底。而是本着“善用刚者如蜻蜓点水”的教导,一落即起,这才是技击中的上乘武功!那种出手伤人,控制不住拳脚的人是不足取的。“喂拳”的锻炼方法,更增加了弟子之间的团结和感情,使得我们的集体中始终洋溢着团结和谐的气氛。
我们反对把竞争的机制、对抗性的比赛、争个人荣誉等引入到梅花拳中来,这些作法不符和传统文化的精神,它们只是商品经济的产物。
三、 《周易》的“变”与梅花桩的“乱拳” 《周易》有“易简”-阴阳、三才(天地人)和八卦;“不易”-八卦;“变易”-八卦、六十四卦……无穷。同样,梅花拳也有“易简”-阴阳、五行、八方(卦);“不易”-五势(行);“变易”行步与成拳无穷变化。我们知道,《周易》最精彩的部分就是“变易”,其变化多端,妙用无穷。同样,梅花拳的精华也多集中于其拳法的变化之中。正因为如此,梅花拳无穷丰富的内容,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我初学梅花拳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讲:“拳无拳,艺无艺,无拳无艺是真艺。”说:“什么时候把梅花拳练得看不到了,你才算真正学到了。”这个话是真正有水平的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不是说:“有生于无”吗?一般人学传统文化,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和领悟。而我们则是在锻炼的实践中去实现这个过程,把梅花拳有形的拳法——架子、成拳等练到无形去。
怎样才能把有形的拳法,如姿势、动作、招数、套路……等练到无形呢?这就要必须懂得它们的变化。好在梅花拳本来就有无穷的变化,我眼看着许多学生在不断练习拳法的变化之中增长了本领。什么本领呢?他们的脚步灵活了,出手迅速、全身也放松了。他们逐渐地也作到了手眼身法步的协调、随顺,并能发出整劲。……上述这一切本领都是无形的,这不是把拳法从有练到无了吗?!
梅花桩经书上讲:架子、成拳、器械的练法……等,一切有形有态的动作都是“假”,我们的武功锻炼就是“借假传真”。什么是“真”呢?那就是练到身上的武功本领啊!
在网站上我曾经发表文章,专门讲梅花桩的“乱拳”。我说架子、成拳学会了,就要打“乱拳“。不打“乱拳”就不懂得变化,就不可能把“真”本领练到身上。也就是说,我们就不可能实现,通过武功锻炼把梅花拳从“有形”(假)的初级阶段,过渡到“无形”(真)的高级阶段去。
佛经认为:“凡是有相,皆属虚妄”,梅拳弟子们一看就明白了。佛家所追求的“空”还不就是宇宙的“真”和“自然”吗?其实佛经、道经以及各种有形的功法都是“借假传真”的工具。
四、 “凝神忘形”的心态是学好传统文化的基础 梅花桩武功必须在“凝神忘形”的心态下才能练成。所谓“凝神”,就是把大脑的功能像阳光经过放大镜聚焦一样,高度的凝聚和加强。高级卓绝的武功是需要这样的,有这种武功的人能够在眨眼的瞬间,猝然而动。而且一动则全身惧动,动作神速,手眼身法步和谐、统一。可以想象,此时人的大脑必须极为灵敏的观察能力、反应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,而且还要有对身体超强的控制能力。大脑的反应如果要迅速落实到动作上,还需要身体各部、筋骨皮肉的配合协调。这就要身体久经训练,气血畅通关节灵活筋肉柔韧才行。
当某个人全神灌注地做一见事情时,总会忘掉自己身体的,这就是所谓的“废寝忘食”的情况。一个人的武功锻炼要有成效,其练武时就必须要全神贯注达到“忘形”的地步。其实只有人们在“忘形”大脑和一切身体的活动,才能真正处于自然。也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成长起来的武功才是真功夫!所有刻意追求的一切,也只能是暂存的假象。所以,练武中“凝神忘形”心态的培养,实际上也是“道法自然”的一个实践过程。梅拳弟子们是通过身体的运动,把传统文化学到心里去,这不就是“以武治心”的实质吗?
我们从练武的实践中确实体验到,“忘形”也是传统道德的基础。凡是练武能“忘形”的人,遇事也能处处为公。梅花拳反对锻炼时想自己的身体!那时候产生的这样感觉、那样感觉,其实有很多是虚假的!练功时追求自我感觉的人,实际上是在培养“私心”。当这种行为产生“心理暗示”作用时,也是非常危险的,因为当“心理暗示”的作用不能控制时就要“走火入魔”!
切记,人们只有在“忘形”的心态下才能心旷神怡的。世上也只有心胸开阔的人,才能有“海纳百川”的精神。如上文所讲:梅花拳架子把“动”与“静”揉为一体了,使其具有了“动静互根”的奇妙作用。在架子桩步“拗势”中,使“拗”与“顺”人体的一个姿势中统一起来,结果使这个姿势在武功中成了“得意手”。在梅花桩成拳中,用“喂拳”的方法把对练的敌我双方统一了起来,结果成拳在梅拳的武功训练中,起了巨大的治心作用。上述“动”与“静”、“拗”与“顺”及“敌”与“我”……不都是相互矛盾的吗?但它们在梅花拳中皆得到了统一,这不就是《孔子》的“中庸之道”嘛!因此,练武实际上也是在培养人的传统文化与道德。
五、 佛家的“空”和“不二”与梅花拳 佛家说的“空”也就是“自然”,或“宇宙的本来面目”。人称“活猴”的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写过一首诗,说:“道法自然一气游,空空静静最难求;万法得来皆无用,形体应当似水流。”他老人家练了一辈子的拳,可谓已得万法矣。但是,最后却被他“皆无用”一句话否定了。然而,他却领悟了“似水流”——“自然”、“空”。这时孙禄堂的武功,才真正达到了最高峰!所以“空”不是什么也没有,而是什么都有的。同样,佛家说的“不二”,即“平等”、“无区别”、“无障碍”、……在梅花拳中也处处存在着“不二”,因此有人也把梅花拳称为“不二”法门。
至此我们应当看到,梅花拳也就是传统文化,不过它是些“无字”的经书罢了。
附注:#1、见《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》 P12
#2、见《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》附录:《梅拳秘谱》燕子杰著青岛出版社1998年1月
#3、见www.meihuazhuang.cn}网站空中课堂2006年第15讲——谈人体的“玄牝” 与“天干”……2006年11月20日于巴黎
2008年8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