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辛庄,位于平乡县西南部,全村5000余亩耕地,4000多口人。据赵氏家谱记载,此村古名北旧召。赵祖名荣,被明燕王朱棣的军队从随州府裹居于此,改名新庄。以后,按居住八片改为八新庄,演变为八辛庄。在八辛庄村北有一个墓地,石碑林立,树木葱郁。祖籍该村的梅花拳第八代宗师张从富,就长眠于此。
张从富墓高米,外围米。2001年2月,建于清朝的小架梅花拳创始人张从富墓,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保护范围以张从富墓为基点,向四周扩25米;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,向东、西200米,北150米,南300米。
据《平乡县县志》记载:张从富,字寿康,生于乾隆元年正月初一(1735),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正月初五(1816)。他幼年天资聪颖,学文练武,深得梅花拳先师真传,艺业精湛,武艺超群,演文习武全通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,乾隆微服月明楼,遇寇得张从富相救脱险,授官三品,黄金千两,他辞而不受,只取朝服一袭。他一生讲文论武,足迹遍及晋、冀、鲁、豫,收徒众多,成名无数,被尊为“八辈祖师”。
梅花拳历史上第一位改革家就是张从富。他在梅花拳原有架子的基础上改革创造了梅花拳“小架”,开武教之先河。张从富对梅花拳的改架之事在《根源经》中有明确记载:张“自幼心情良善,聪慧过人,拜赵学义为师,习文演武十二庚,文成武就,创梅花小架。”所以,目前民间流传的梅花拳中就有了大架和小架之分。那么小架与大架又有何异同呢?(同期声)小架与大架都以梅花拳“五势”为拳母,但在练法和内容上又各有千秋。大架,立式,提腿。大劈大挂,舒展大方,形如龙、动如虎,气势雄壮,有泰山不可挡之势。尤为兵器善长。小架,蹲式,屈膝。表现为缩、小、绵、软、巧,灵活多变,以柔克刚,妙不可言,尤为拳术善长。“天下梅花是一家”,不论大架、小架都是一家人,梅花拳并没有因此而分裂,这在其他拳派是绝无仅有的。
时光飞速,白驹过隙。时至今日,在八辛庄这个文化底蕴十足的村庄里,处处可见百姓习武练拳的场景,上至耄耋老者,下至娇嫩儿童,个个都能练上两手。而这里所说的拳,就是小架梅花拳。
小架梅花拳倡导“习拳先习品,练武先练德”的教授理念,培养出一批批“战争时期的和平者,和平年代的建设者,和谐社会的促进者,精神文明的模范者。”被当地群众誉为“草帽英雄”的马二町村民刘仁计,这个身高不到1米6的小个子老头,竟能协助公安机关追捕犯罪分子40多名,救出5名落水儿童,还为80岁的孤寡老人养老送终。谁能料想到,他竟是小架梅花拳第 代弟子。小架梅花拳自清代创立以来,经过200多年的改进和不断发展,习练者已遍及全国及欧、美、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新人辈出,代代相传。
“八世祖张从富灵通济世,创梅拳小架功盖千秋!”小架梅花拳第十七世弟子、山东大学教授燕子杰每每谈及梅拳,便激动不已。(同期声)近几年来,我和加拿大梅花桩协会主席安瑞德,走遍了河北、山东、河南各省梅花拳盛行的农村,拍录了大量梅花拳基本功架子的资料,包括小架、大架等各种梅花拳架子的练法。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张从富师爷的改革创新,今天的梅花拳就很难这么广泛地传播。
青山不老,绿水悠悠。在张从富演义堂前,正在习武的一群英姿勃发的少年,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,仿佛历史的画卷猎猎展开。世事变迁,逝者已矣。然而小架梅花拳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扎根平乡这块热土,正在被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,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,更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,小架梅花拳定会永放光芒!